各教学系部及全体教师:
根据学院教风学风建设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部署,为持续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5月9日9:55-11:30,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教学系部主任及党支部书记开展第三次集体听课。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现场随机抽取周瑞平、赵宁、赵云、张红、穆莉萍、张宁、李晓春、董金娣、李金彩等9位教师的课程进行集体听课,听课人员对被听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课程内容设置、课堂纪律管理等进行了重点检查,就发现的问题展开分析研讨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二、课堂教学亮点
与前两次集体听课相比,听课人员一致认为被听课教师的课堂整体把控、教学内容设置、师生互动设计等方面总的来说都有明显改进,课堂氛围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提升。
(一)部分课堂教学方法得当,展现出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比如周瑞平老师在俄语语法课上,能够紧密结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进行词汇讲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二)部分课堂互动活动设计合理,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强,学生参与度高。比如张红老师主动走到教室中间和后排授课,积极对后排学生进行引导和提醒,提高了师生互动频率,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高效把控课堂节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抬头率高;董金娣老师在课堂中英语使用比例恰当,营造了轻松高效的英语学习环境,学生专注力强,课堂知识吸收效率高,体现了优秀的课堂组织能力。
(三)部分课程内容丰富,教学逻辑清晰,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比如穆莉萍老师采用结构化教学设计,既保证知识框架清晰,又通过深层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有效锻炼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有的讲授内容与课程定位不够契合,未能突出课程特色。
(二)在课堂管理上,有的教师管控能力仍然有待加强,存在背对学生授课情况频繁出现、授课时仅局限于讲台区域、对后排学生关注度不够、缺少引导和提醒等问题。
(三)学风、班风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课堂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抬头率不高,仍然存在上课期间使用电子设备做与学习无关事情等问题。
四、改进建议与要求
(一)优化课程设计,确保课程内容与课程名称、教学大纲紧密相关,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比例。
(二)进一步加强课堂互动设计,避免“伪互动”,兼顾互动中焦点与非焦点学生,在大班教学中提升互动的效果与效率。
(三)课堂中注重融入高阶思维培养内容。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与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以适应AI时代需求。
(四)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切实提升教学水平。鼓励教师通过课堂录音等进行复盘,努力打磨优质课程;鼓励教师之间开展互助合作,相互交流借鉴,共同进步。学院将举办优秀教师示范教学观摩课活动,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范例,带动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五)进一步强化课堂管理,严格规范课堂纪律,特别是要加强课堂巡视与把控,避免背对学生授课,关注后排学生,确保教学覆盖全面有效。
外国语学院
2025年5月12日